联系我们

电话:0743—5239002
手机:15200753724
Email:ysxlscbwg@163.com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老司城
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博物馆规划与建设的底气来源于文化自信
发表时间:2018-02-09     阅读次数:     字体:【

博物馆规划与建设的底气来源于文化自信

永顺县老司城博物馆馆长

雷家森


摘要:博物馆规划与发展的底气来源于文化自信,“底气”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各自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使得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百花团”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老司城博物馆在建筑规划的选址、布局,以及材料的运用,都遵循遗址原素,依山而建,外墙用鹅卵石镶嵌,整个设计将土家文化、土司文化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环境协调、造型美观,富有创意。在陈列布展上,以“两宝一精髓”贯穿整个展览,对土司文化进行了完整的解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继承创新,是新时期博物馆规划和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博物馆;规划建设;底气;文化自信;老司城

作者简介:雷家森,男,1960年出生,土家族,籍贯湖南省永顺县,永顺县老司城博物馆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从事多年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邮编416700,联系方式13974323555,邮箱13974323555@163.com。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的,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作为一名博物馆人,我的体会是博物馆规划与建设的底气是来源于文化自信。

这里说“底气”,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各地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各少数民族文化要在继承传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立品格,要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自觉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更加繁荣的富有民族特征和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文化,使得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百花园”万紫千红、五彩缤纷。

老司城遗址


作为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博物馆,老司城博物馆首先在建筑规划上对土司时期老司城建城时土司选址、布局、建筑材料等进行认真研究。老司城遗址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军事性城堡遗址,在中国南方现存的城市遗址中实属罕见,它依山傍水、重重叠叠、天人合一。老司城遗址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静止的文物,又有活着的文化;既是独立的考古遗址,又是复合的遗产体系。老司城遗址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彭氏家族文化、土司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土司文化,为探索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利益平衡、社会发展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老司城博物馆在设计规划上,以遗址核心区为蓝本,属地埋式建筑,依山而建,外墙用鹅卵石镶嵌,部分墙体采用竹木格珊与玻璃幕墙装饰。整个设计将土家文化、土司文化与现代建筑形式、工艺完美的融为一体,并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造型美观而富有创意。

老司城博物馆


老司城博物馆在陈列布展上,以老司城遗址建筑原貌蜿蜒、叠嶂的特点为设计原点,整个展示空间为一轴“原生态、原文化、原遗址、原住民”的宏伟史诗画卷,集中突出地域特点、时代特征、人文特色和史学特性。展示空间分序厅、老司城遗址、土司制度、溪州铜柱、多媒体、民间民俗文化、遗址保护及结束厅八个展厅,以“两宝一精髓”贯穿整个展览,对土司文化进行完整的解读。“两宝”即溪州铜柱和德政碑为“镇馆之宝”。溪州铜柱为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十二月壬辰朔二十日辛亥立于五代溪州古城之中,重约五千斤,八方,柱上镌刻2614字,其核心内容为:“尔能恭顺,我无徭科。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2]。”

溪州铜柱


溪州铜柱是“溪州之战”的产物,楚国内部的斗争和楚蜀争夺政治同盟是“溪州之战”爆发的原因。楚王利用这次战争,不仅在内部消除了兄弟间争夺王位的势力,还利用彭氏土著势力与后蜀政权展开政治博弈和军事争夺,最后竖立溪州铜柱以和谈盟誓的手段获得了五溪诸蛮的归顺,是古代军事斗争中通过和平统一解决矛盾冲突的成功案例。楚国给予溪州比前代“羁縻政策[3]”更宽松的“区域自治”政策,在这一宽松自治的政策之下,彭氏势力迅速崛起,成为西南望族。从此,彭氏集团在中央官方规制的管理之下“世有其地、世授其封、世袭其官、世养其兵、世听征调、世承其俗”,是中国土司制度的最初实践。这一“齐政修教、因俗而治[4]”统一多民族国家独创的政治智慧,对当今世界各民族和谐相处、文化多样性地保护和传承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件“镇馆之宝”为德政碑。德政碑是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元月所立,石碑正面镌刻795字,是永顺土司在溪州铜柱树立后的800年时间内,按照铜柱盟约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并如何司治治理的总结。碑头“甘棠遗爱[5]”大字,意为土司效仿召伯公“甘棠恩泽”为人民做好事,为政清廉的典故。背面“仪型千载”四字下为“三知州六长官司”等土官及承建石碑相关384人署名,要求土官要正衣冠、重行为,为官要对历史负责,要像召伯公一样得到人民的拥戴和怀念。

德政碑


德政碑碑文内容包括五个方便。一是介绍溪州彭氏历史,作为镇守楚南的世臣,按照国家法律规则镇守一方,提出“功可显当时,不能使后世之取法”,其间“执圭守土,代不乏人”;二是用人制度提出“用贤退吝”;三是司法制度提出“易杀戮为鞭扑而犴狴,形消开入,告以听民”;四是税收制度提出“民膏轻赋”、“崇俭抑奢”;五是土司实行退休制度, 60岁“致仕”主动让贤。如果说溪州铜柱是彭氏土司司治之开端,德政碑便是封建法制文明的进步,是彭氏土司800多年司治智慧的总结。

“一精髓”指老司城的文化精髓“和”与“美”。我自1994年秋陪同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张忠培先生第一次考察老司城开始,便认识了老司城,后于1995年、1998年及2009年等先后五次参加了老司城的考古发掘。我从事了21年之久的土司文化研究和考古发掘工作,奔波于湘西的崇山峻岭之间,被那神秘的湘西土司文化深深吸引。

“和”指司治和谐。永顺彭氏土司自五代开始,到清改土归流,创造了历经818年悠远司治的历史奇迹。

一是彭氏土司与中央朝廷之间的和谐。彭氏土司遵循溪州铜柱上“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的盟约,为国家抵御外患,平息内乱,朝贡楠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等。他们敬仰君王、捍卫社稷、忠于国家、执圭守土、鞠躬尽瘁。永顺宣慰使彭宗舜在平定广西思州和田州叛乱凯旋班师之日,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阳明以诗赞曰:“嗟尔彭宗舜,少年多战功,从亲心已孝,报国意弥忠[6]。”彭宗舜之子彭翼南,十八岁任永顺宣慰使,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犯我东南,春节前夕,土家族于腊月二十三提前过年,后称过赶年。腊月二十四率领土兵三千先行,祖父彭明辅率土兵两千随后,共五千土兵于次年春祖孙会师于松江,在浙江平望驿、王江泾、羞基亭、胥口、陆泾坝、塘楼等地与倭寇激战,在浙江黄宗山大败倭寇,歼敌两千余人,斩获贼首一千九百余颗,立下战功,受到朝廷嘉奖,赐封为“东南第一战功”。

“子孙永享”牌坊


二是彭氏土司与邻里关系和谐。永顺土司与四川酉阳土司、湖广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和本司下辖的三知州、六长官司都有联姻,并且是亲上加亲,这种累世联姻,体现永顺土司“诸司联姻,以亲九族”的巩固司治地位思想,是保境安民的和谐举措。

三是彭氏土司文化和谐。通过考古证实,老司城内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土家族本土祭祀文化及彭氏家族文化。道教文化有祖师殿、城隍庙、水浒阁、社令坛、稷神坛等;佛教文化有观音阁;儒教文化有关帝庙、文昌阁;土家族本土祭祀文化有八部大神庙、吴着庙;彭氏家族文化有彭氏宗祠、绳忠楼、世忠堂。这五种文化相互共存、相互包容,体现了永顺土司辖区内文化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特征。

彭氏宗祠

文昌阁


祖师殿


这三个方面是对彭氏司治和谐的完美解读,这种和谐体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秉承了“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司治观念。

“美”是指老司城的自然山水与人文之美。老司城四周的群峰似万匹骏马在云雾缭绕之中朝着老司城奔腾,形似“万马归朝”。老司城后有福石山、禄德山、寿德山,被历代风水学家称之为“福”、“禄”、“寿”三星山,意为福禄寿喜圆满;老司城前有绣屏拱座山、六峰拱抱,如屏开金翡,耸立于灵溪河畔犹如出水芙蓉;老司城右有玉笋参天,形似圣朝栋梁,万古擎天;老司城左有翠窟晴岚山,崖前苍翠,霉含霭情。明代诗人李靳赞曰:“万仞崔嵬壁立山,个中风景别人间,虚涵浩气春常在,静闭尘嚣夜不关,月薛葱笼凝翠霭,云梦缭绕带苍颜。何年得入灵溪境,吟对樽前着意看。”

万马归朝


进士出身的江西右布政使李靳于明弘治十二年来永顺老司城灵溪河畔,看见老司城周边群山环抱,峭壁林立,气势雄伟,虚涵交错的灵溪河与浩气磅礴的万马群山四季如春、森林葱郁,是一处静闭尘嚣的世外桃源,月神耸立在青山苍翠群峰之间,云缭梦绕露出千年的美丽容颜。李靳感慨万千,何年何月再能回到灵溪老司城这美丽的地方,只有拿着酒樽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山水吟着诗句。在谢圃上游灵溪河北岸500米处崖壁上,于2013年新发现一幅石刻“嘉靖乙丑壬子夏,予钦内阁大学士徐门下锦衣金垂吕松泉,庠士杜太行携宗族等同游于此,美。”

灵溪河与老司城村落


老司城不但山美、水美、人美,在人文上也很美,在此原住的居民举行毛古斯、摆手舞、梯玛祭祀等民俗活动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每逢过赶年、二月二、四月八等节日全村老少自发开展活动,于摆手堂前祭祀祖先、祈求庇佑与庆祝丰年。除此以外,这里还保存着上百年的土家族特色民居吊脚楼,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其翘脚犹如大鹏展翅、凌空欲飞。


“毛古斯”

“梯玛”祭祀


“和”是老司城的魂,“美”是老司城的根,“和”与“美”构成老司城文化的精髓。

申遗成功是老司城遗址保护和利用新的开始,也是老司城博物馆发展的起点。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期博物馆规划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在继承中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是博物馆建设的一种创新,也是博物馆规划与建设的底气。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不仅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民族的文化越得到发展,就越能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我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继承创新,开拓前进,才能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1]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

[2] 溪州铜柱铭文第三十四行刻,意为享有独立的司法、财政、养兵权利。

[3] “羁縻政策”是自秦朝建立郡县制起到宋、元交替时期前,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地方统治政策。

[4] “齐政修教”典出《礼记·王制》,意为管理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礼仪教化;“因俗而治”典出《辽史·官制》,意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管理。

[5] 载于《毛诗正义》卷一之四国风·召南·甘棠,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6]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二〈静心录之八·外集二-2〉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老司城文化扶贫触动了我们的心